



-
2022
08.06
-
傳統是養分,音樂無國界-在桃園國樂節聽見「Wooonta問他跨界樂團」
文|李伯儀 圖|桃園市國樂團
2022桃園國樂節開幕音樂會《世外桃園》將在8月7日登場,其中還有由爵士樂手許治民擔任編曲,獲得傳藝金曲獎的Wooonta問他跨界樂團擔任演出的《WOOONTA狂想曲》,三重奏組合和桃園市國樂團同台演出,像是室內樂協奏曲的形式,觀眾可聽見具有強烈節奏感的聲響,也可從中聽見東歐、猶太的音樂風格,備受矚目。Wooonta問他跨界樂團除了8月7日的演出外也將在8月14日的《團聚桃園》音樂會中,帶來傳統客家音樂、東歐民間音樂及一系列樂團原創作品,帶領觀眾聽見國樂跨界的無限可能。
Wooonta問他跨界樂團團長羅常秦表示,樂團組成成員包括西塔琴演奏家金光亮平、大提琴家雨果.文森(Hugues Vincent),分別來自台灣、日本和法國,雖然說著不同的語言,但對於音樂的共識,就是希望能讓觀眾聽見更豐富的音樂,把不同的樂器特色音樂帶到世界各個角落。
傳統是養分,跨界是時代趨勢
羅常秦最初是學習傳統二胡,但他現在演奏的二胡很「時尚」、多元,以傳統為根基的他,期望能讓世界各地聽見二胡的聲音,「二胡對我來說就像人聲一樣,演奏不一樣的音樂,就像是用二胡說著不同的語言,希望能讓大家多多認識這項樂器,也發掘更多可能性。」
羅常秦表示,傳統是他的養分,「我們從小到大專心練琴,把二胡學好,這是養分和根基,而跨界是一個時代的趨勢,當技術和市場沒法滿足我們的時候,我們會接觸更多不同的文化,同時希望能演奏屬於這個時代的音樂。」
羅常秦來自宜蘭,出生於1981年,他的二胡師承當代樂坊執行長李建興、采風樂坊團長黃正銘、台灣藝術大學榮譽教授林昱廷。他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,2014年以《Jazz Erhu:Hu Says/胡說八道爵士二胡演奏專輯》入圍第25屆傳藝金曲獎「最佳跨界專輯」,同時是首位由法國最大世界音樂發行公司出版、發行於全球的台灣二胡演奏家,對於將台灣文化藝術帶入歐洲市場有指標性意義。
■圖為8月7日 開幕音樂會
舞台上練功,音樂對話有默契
羅常秦表示,在疫情爆發前,Wooonta問他跨界樂團三人經常一起出國演出,每次見面,就是創作力爆發的時候,「假設我們到國外演出一個月,就會好好運用那一個月,互相激盪,創作音樂作品,也會同時把新作帶到舞台上演出,再慢慢修改,一首首作品就這麼完成。」
二胡、西塔琴和大提琴,這是世界上極為少見的音樂編制組合,但三人卻很有默契,一起發展音樂作品,有時候還會邀請其他器樂音樂家加入演奏,豐富音樂內容。
羅常秦說,三個人每個人擅長的元素不一樣,「例如我的專長是旋律性,若有一首曲子是由我主導,我會順著內心的旋律走,再慢慢加入大家的想法,大提琴家則是擅長節奏性,西塔琴演奏家對於不同的曲式結構有很多想法,我們會根據狀態調配,讓聲響自然而然融合。」
與觀眾互動,說「心的語言」
透過音樂溝通和對話,羅常秦分享,雖然是三種來自完全不同文化的樂器,但是他們在演奏時不會「各說各話」,「我們在舞台上的演奏,是一種屬於我們三個人心的共同語言,這種『心的語言』,透過音樂溝通,世界各地的人,也因此可以輕易地了解我們想表達的內容,做到真正的音樂無國界。」
特別的是,羅常秦說,Wooonta問他跨界樂團的演出特別喜歡和觀眾互動,「大家對這樣的樂器組合是陌生的,但是卻很能親近這個組合。」或許也如同團名,台上的樂手喜歡和觀眾聚在一起,羅常秦表示,原本樂團沒有取名字,但是有次一起演奏了一首曲子叫「Woonta Local」,「我們想說我們有三個人,中間的o就重複三次吧。代表我們聚在一起。」
打造音樂生命力,樂曲全原創
Wooonta問他跨界樂團的活力也來自於他們的創作力,羅常秦表示,樂曲都是團員自創,「Wooonta問他跨界樂團的音樂風格很鮮明,到國外藝術節演出,大家都對我們都很好奇。」然而,在疫情間雖然沒法見面練團,但是他們也透過線上影音剪輯,努力嘗試全新的演奏方法。
羅常秦表示,原創性和即興演奏,都是十分吸引他的點,「我們的音樂風格傾向世界音樂,創作方法和古典音樂大不相同,有很大的成分是即興創作,很多演出過程也是即興演出,也可讓每場演出都很不一樣,同一首曲子,可以演奏三分鐘,也可以演奏十分鐘長度。」
羅常秦說,和團員們一起演奏真的有一種人和樂器合而為一的感覺,「不是用樂器在說別人寫好的文章,而是有自己的呼吸、風格,還有自己的發音咬字。」羅常秦認為,作為音樂家,除了音樂,心中也要有觀眾,期望能帶給觀眾更多好音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