樊慰慈:《景春羅暢想曲》為箏與國樂團(委託創作‧世界首演)
音樂會名稱:桃園市國樂團芽綠迎風 IV-群英會
演出時間:2023/3/26 (日) 14:30
演出地點:桃園展演中心展演廳
指揮 / 安敬業
箏 / 郭靖沐
曲解:《景春羅》是一首輕六調潮州箏曲,又名《翦春羅》或《剪春羅》,主旋律共二十四板,具傳統八板體的架構,在潮州絃詩樂中屬於較為輕快灑脫的樂曲。剪春羅是一種花瓣呈鋸齒狀的小花,輪廓如同被剪刀修剪過而得名。由桃園市國樂團委託創作的這首新曲,作曲者試圖在沉浸式的傳統韻味及架構中,融入現代箏樂演奏的新意;國樂團協奏版本並以傳統潮州絃詩樂的絲竹雅韻為發想,並加以適度擴充和發揮。輕六調主題及基本曲式架構乃根據潮箏大師陳蕾士1970年代的演奏錄音採譜,再由作曲者以潮箏經典的變奏模式持續加花及擴充,進而結合諸宮調(包括反線、活五調、重六調)與現代演奏技法的變化,豐富樂曲的色彩和音樂張力,形成包含序奏、主題、十四段變奏、樂團間奏和尾奏的規模。為模擬潮州弦詩樂儒雅的色彩及氛圍,本曲的現代國樂團編制捨棄嗩吶聲部,雖可能犧牲合奏音響的厚度,但整體音色將較為透明清澈。此曲宜使用尼龍纏絃箏彈奏。
協奏版樂曲各段的結構及特色如下:
序奏:由充滿冥想色彩的樂團總奏開啟,進入箏獨奏導入一段以主題片段音型構成鐘聲般的動機,接著出現預示重六調變奏的部分樂句,引入陳蕾士原有的流水華彩。
主題(頭板):在樂團弓弦聲部雅致的烘托中,輕快的主旋律渲染著跳躍節奏及細膩的左手點音,展現原汁原味的陳蕾士演奏風格。
變奏一(拷拍):根據陳蕾士演奏譜的拷拍樂段,具有持續的切分音節奏,後半段加上快速輪抹的變化。樂團則移至彈撥和擊樂聲部施以點狀的鋪陳。
變奏二(反線):反線為傳統潮州音樂的旋律變奏手法之一,類似移調概念。此段以快速分解和弦交織而成,須表現十六分音符乾淨俐落的顆粒性;在色彩上與之形成對比的幾處刮奏,則須圓滑溫潤而不聒噪。此時加入管樂聲部以堆疊手法勾勒出主旋律。
變奏三(宮燈舞):這段在曲式功能上相當於潮州音樂的二板,但作曲者配上與《景春羅》旋律輪廓相仿,同樣源自傳統老八板素材的《宮燈舞》,並加上副點節奏及高低八度的音程變化。樂團則以弓弦聲部的主旋律配上彈撥的節奏式伴奏。
主題(頭板)再現:雖屬主題再現,但參照陳蕾士演奏譜的不同彈奏細節加以變化鋪陳。原本弓弦聲部的雅致烘托則改以管樂吹奏,並加上擊樂的輕巧點綴。
變奏四(催拍):參照陳蕾士演奏譜的催拍樂段,但轉以C 調正調側弄,其中的C 音在箏上須以按音處理。樂團僅由彈撥聲部以朦朧的長音做為背景。
變奏五(活五調):同屬正調側弄的樂段,靈活運用左手的大、食、中指按絃,不移動雁柱而能在D 調上彈出主旋律的活五調變奏,原本輕快爽朗的主題,頓時顯得幽怨婉轉。此段並配上高胡獨奏的對位旋律,彷彿情侶間愛的二重唱。
變奏六(重六調):從上一段旋律持續發展,回到G 調定絃,以左手按音展現潮洲箏重六調的濃郁色彩。樂團則加入弓弦合奏與揚琴齊奏。
變奏七(二板):以具陳蕾士特色的跳躍節奏展開,但音樂仍持續上一段的重六調色彩。樂團則以總奏持續推升音樂氣氛。
變奏八(二板):持續前兩段的重六調旋律,但運用左手按音,以正調側弄的方式在C 調上變奏。其中有幾處類似變奏二中的刮奏,須保持音色圓潤而不聒噪。樂團僅以此起彼落的笛子、柳琴和琵琶奏出快速滑音音節,與箏獨奏彼此追逐,相映成趣。
變奏九(催拍,反線):在簡短的樂團總奏之後,以下三段變奏均為箏獨奏主導的持續催拍,並加上各種擊樂的伴奏,且各段的調式均不同。變奏九屬於在F 調上彈奏主旋律的反線。
變奏十(催拍,活五調):在G 調上為主旋律呈現活五調的色彩。
變奏十一(催拍):在D 調上彈奏輕六調的原形主題,但加上高低音域的刮奏及拍絃。
變奏十二(三板,宮燈舞):在樂團簡短的第二次間奏之後,箏獨奏以左右手快速交替的大撮/單音或小撮/刮奏,在充滿八度大跳音程的音樂織體中拓展《宮燈舞》旋律。在樂團各聲部的持續節奏音形堆疊中,逐漸推向樂曲高潮。
變奏十三(三板):持續上一段變奏的彈奏技法與音樂織體,進行《景春羅》主題的華麗變奏。
變奏十四(三板):回到《景春羅》主題的基本骨幹音,根據陳蕾士的演奏譜。樂團持續總奏。
尾奏:以陳蕾士演奏譜為基礎,從主題片段導入快速分解八度音形,最後在流水華彩聲中結束樂曲。
此曲完成於2022年12月初,為桃園市國樂團舉辦2023 年器樂大賽古箏組的決賽指定曲。